原载《河南交通与社会》《周口交通》(1999年)
口 毛 琦
引 子
“风起沙打脸,行路泥淤脚;旱涝灾害频发,万民生存难。”这首民谣,是西华县人民感慨交通不便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政治上是主人,生活上不发愁,苦恼的是阴雨天遍地泥泞,许多人困在家里坐望长叹。“难道咱们这儿就不能同大城市一样修上柏油路吗?”小孩儿不解地问父母。敦朴的老农摇头了:“乡村修公路,谈何容易!”“那啥时候才能有公路呀?!”人们想路,等路,盼路,为公路而伫候,为公路而祈祷,但也都在对路的无奈中“挥泪从兹去”。
第一章 风雨县乡路
古往今来,上下千年,多少文人骚客围绕“路”字写下了感人的篇章,但他们笔下的“路”多是不平的路,坎坷的路,艰难的路,是“行路难,难行上青天”的路。
这也难怪,上帝在安排山川河流、天地万物时,什么都尽善尽美,唯独没有考虑到给人类一个象飞鸟那样的天空,象游鱼那样的碧海。
女娲在炼石补天的时候,也忽略人们行走的困难,没有为西华人铸出一条五彩路。西华是农业大县,是黄泛区的腹心,颍河、贾鲁河贯穿其中。现有19个乡镇,434个行政村,80万人,总面积1197平方公里,虽然西华人代代修路,但年年的风雨冲刷,土公路几修几废。直到1958年,才规划修建了贯穿西华境内东西南北,结构为粘土砖渣形式、晴通雨阻状态的十字交叉公路。到1973年,逐步铺上了渣油路,可县乡公路仍是一个零。
农民们苦于道路受阻,困守在金土地上要饭吃,就像生活在一个袋子里,躁动着、苦恼着、挣扎着,留下了多少有关风雨路的心酸往事。
图文无关。
让历史倒回到1975年8月。
西华大雨滂沱,颍河水流湍急。继黄水洗劫过的西华大地又一次惨遭无情洪水的剥蚀,此时的每一个西华人都把心提到了噪子眼上。西夏亭镇告急,艾岗乡告急,逍遥镇告急,奉母镇告急,黄土桥乡告急,址坊乡告急..天低云暗,大雨如注。乡村之间的土公路全被冲毁,救灾物资运不来,生产自救无从谈起,279个自然村的24万余人缺火断粮,有病无药,病害肆虐,形势万分危急。如果不迅速恢复交通,人死村毁的悲剧将在这里重演。
时任县委***的李传敏同志几天几夜坐卧不安。到处是一片汪洋,汇报通信中断,站在沙河大堤上,望着滔滔的洪水,他流出了心酸的眼泪。李传敏大声疾呼:路,西华再难也要修路!要让西华人有走出西华的生路,活路,富路!西华人的痛苦与贫困,是因为没有象样的乡村公路。
我们再去看看西华的资源状况: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红薯、花生、芝麻、红麻、油菜等20余种;经济作物有苹果、大枣、葡萄、芦笋、烟叶等。用材林有桐、杨、槐、榆、柳、椿树等;瓜菜主要有西瓜、黄瓜、冬瓜、南瓜等20多种;畜禽主要有牛、羊、驴、骡、马、猪、鸡、鸭、鹅等;野生动物有鹳、鹞鹰、黄鹭等。可谓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尽管资源丰富,尽管西华人聪慧无比,勤劳能干,但交通的不便,使西华人仍坐在金土地上苦守苦熬。面对难于摆脱贫困的西华人,有多少人都会说,假如咱们有公路,假如咱们有机械化运输工具,假如雨后路上没有泥....,但在那一次次的假如之后,人们也清醒地知道,困惑西华经济发展的是路,是路啊!有关路的思索,就在这一次次的叹息与无奈中震颤着,呼喊着。
第二章 筑路工与一幅画
斗转星移。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精彩世界囊括了西华。尘土飞扬、泥水混合的县乡公路被纵横腾飞的“乌龙”所覆盖;西华县交通人的滴滴血汗和付出迫使县乡公路走出新的辉煌的里程。
199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不平凡的年代。香港回归祖国,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令世界瞩目,振奋起民族精神;西华县交通局党组“紧紧依靠各级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广大群众,统筹安排,积极引导,多修补偿”,使县乡公路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让全县人民欢欣鼓舞。不到三年,西华至叶埠口、西华营乡的两条县乡油路开通了。1988年全区县乡公路工作会议在西华召开,西华成为全区第一个县乡公路通油路的示范县。
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何人有回天之力,才创造出了这样的宏伟基业。假如你能走进西华的乡乡村村,假若你能走进县乡公路通行的地方,你便会听到许多县乡公路筑造中的动人故事,从中你就不难得到明确的答案。踩着故事中动人的节拍,我们打开了有关档案:西华县乡公路管理站始建于1989年,当时有房屋十余间,十多名工人和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首任站长王连堂,三年后调任县交通营运公司经理。
现任站长朱清彦,41岁,工程师,1984年从部队转业到县交通局;1992年底调入县乡站。如今,西华县乡公路管理站有房舍34间,工人43名,拥有各种现代化筑路机械设备38台(套),固定资产达450万元。
采访时谈起朱清彦,工人们不无钦佩地向记者介绍站长的先进事迹:“朱站长工作踏实,廉洁高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哪里工程紧,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他白天守在工地同俺们在一起滚打,晚上还要处理日常事务。天长日久,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就是躺在病床上,他心里想的仍是火热的工地。只要拨掉输液的针头,他就会毫不迟疑地跑来。”
“俺站长爱学习,他不但放弃休息日自学,还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我知道的就有几次,地区局举办的'文秘培训班’;省人事厅举办的'计算机等级培训’;省交通厅第21期'公路工程监理培训班’;建设部在郑州举办'项目经理培训班’等。每次培训学习,他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修路是苦差,你想,上边太阳晒,下边柏油烤,40多度高温呐......可站领导们都是亲临一线,亲自操作。”
“这几年,俺们在朱站长带领下,QC小组全体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攻克道道技术难关,九六年,'粉性砂土的公路公程施工研究获得全区二等奖;九八年,'拌合机加热旋风炉技术改造’研究成果获得省优秀QC小组二等奖’;今年上半年'搞好软土路基处理,提高公路施工质量’研究又获得地区一等奖,省厅一等奖;并已上报到省政府,参加科技成果评奖’。”
“理合义副站长家中孩子烧伤,他请别人看护,自己舍不得离开工地。”
“刘国亮副站长母亲有病,委托别人去陪护,也不愿离开施工现场。”
“县交通局领导也多次到县乡站指导、协调工作,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
够了,不需工人们过多的介绍,短小的事迹中,记者隐约地意识到,西华县乡公路管理站有一个困结的班子,战斗的班子,奉献的班子;有一支拉得出,打得赢,过得硬的队伍;有一些能独挡一面,冲锋陷阵,替领导分忧,在自己岗位上为目标的实现而尽心尽力,管好份内事,尽好份内责,坚守好自己工作岗位的好同志。这样的干部职工还有多少,说不完,写不尽,在“一交叉、三辐射、三纵两横”县乡公路网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群体。而真正的坚强后盾,指挥出这样一个优秀群体的,则是西华县交通局的领导。
第三章 心血筑丰碑
踏进西华交通局和县乡站的办公室,锦旗、奖牌、证书,铺天盖地。
锦旗血红!奖牌血红!证书血红!荣誉的光辉为什么要用红色去表示!
为什么各种各样的荣誉品制作要用红色去衬托?!
翻开西华县公路建设的历史,看到西华人筑路时动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贾鲁河为之折服,颍河水为之动容!
当那一曲曲筑路歌响彻西华1197平方公里土地的时候,透过条条以心血,用汗水铺垫出的县乡公路线,我们仿佛看到西华人民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艰辛,也明白了荣誉都是心血换来的。
图文无关。
说起修路,都知道难。难不等于不干!路不能不修!修,就得知难而上。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西华修路缺钱,但西华有人,只要长起西华人的志气,振作起西华人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山!就没有趟不过去的河!”
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县乡站领导和技术人员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或组织施工,或测量放线。农民从四乡八村迎着初升的太阳拉着架车扛着铁锹掂着水壶带着干粮开着拖拉机赶着驴呀牛呀地赶到各自己的线段上,用粗糙而有力的双手,挖土,培基,开垦新生活的幸福大道。在不绝于耳的紧张劳动中,看到的是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晴,一副副拼命苦干的腰板。
忘不掉那心与火交织着的五月。
麦收即将到来,路面仍在延伸。西华营乡一位民办教师把心操在孩子们身上,把生活的重担压在妻子的肩上,生性好强的女人不甘落后,她毅然一人去垫路基,装土御车,累得她精疲力尽。当她又把一车土推到路肩的时候,一个闪失,车滑入沟内,她也被拽下沟,脸上碰破一块皮,鼻子磕出了血,左手腕也扭伤了。次日,民师又走上修路工地。受伤的妻子把烧好的开水请人抬到工地上。当有人劝她注意休息时,女人说:“这几天我不能干了,可马上该收麦了,咱们还有好多的秋庄稼(指农副产品)要往处地销,急着用路,我咋能歇得住呀?”
县乡公路要修通了,急性子的农民热血沸腾,他们再也不满足通向村里的坎坷的小路,纷纷集资、募捐,开始修筑村与村之间的阳光大道。
听说修路集资,一位老人主动把寿板卖掉,将400块钱,交到村委会。听说修路,逍遥镇常村农民尚锁、王茂新分别捐出5万元、3万元给村党支部。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群众你一百,他五百,你一千,他三千,十几天时间收到集资款十几万元。如今常村中的三条大路全部铺上了柏油。
“卖鸡卖羊卖余粮,为的就是修公路!”一位年轻人自豪地对记者说:“你看,我们的脚下不是成柏油路了嘛!”
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构不成长线上的一点,谁会料到,就在这“弹指一挥”间,西华县交通局县乡公路管理站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县各乡镇的积极配合下,同全县人民一道完成了县乡公路总里程339.7公里(县乡站列养公路240公里)。乡村公路发展更快。
艾岗乡三年投资670万元,新修油路34.1公里;奉母镇投资800余万元,新修油路38.1公里;西夏镇投资900万元,新修油路43.9公里,他们率先在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以前那种“下雨泥粘脚,雨后穿胶鞋,粮食调不出,经济不发展”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他们实行了农经间作,一年三茬,套种西瓜、辣椒等经济作物,从单一的粮食作物,发展成为西瓜、辣椒生产交易基地。富起来的乡镇带动了全县公路建设,目前,有五个乡镇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全县三分之二的行政村通了油路。群众说:“县乡路换来了经济大发展”。
数字是轻松的,但得到这个数字的过程却是异常艰巨的。不象愚公那样搬走一座山头或填平一道深谷。现在谁也无法想象西华的县乡公路上,洒落过多少人的汗水,流淌着多少人的热血。
让时光倒流到1938年3、4月间,西华发生大饥荒,群众生活无着。4月的一天,豫东特委***沈东平率人在红花镇的龙池头与下郭桥间的河道内,武装截获***河南省主席刘峙的老婆命其副官押运的大批粮食,救助了数万名贫民并组建起6000多人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任参谋长。同年7月底,在受命参加马路口对日阻击战中,同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的18名战士一起浴血疆场。
同年9月29日,彭雪枫同志受命担任新四军抗日游击队司令员兼政委,率指战员300多人, 高举抗日大旗向豫东抗日前线挺进。行至西华杜岗,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后东进窦楼伏击日寇骑兵,点燃了豫东抗日烽火。
还有1937年调任西华县长、1938年12月被***秘密杀害的楚博(他同时还兼任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1941年5月就义的胡晓初烈士(曾担任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副司令),还有侯香山、屈申亭等等等等。究竞有多少***志士,在西华县这片热土上献出宝贵的生命,我们无法考证,但西华县《***烈士英名录》中记载的415名西华籍军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时期,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贡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却是让人刻骨铭心,永世不忘。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永恒见证。还有扶(扶沟)太(太康)西(西华)大队薛朴若、毛孝军等一批***同志为西华县解放初期所做的贡献,不再枚举。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永恒见证。
如果说那时的流血牺牲是为了祖国的尊严,民族的存亡,而在今天,发生在这里西华人与自然的搏击,则是为了摆脱贫困的枷锁,为了那如诗如画的幸福明天!这汗水,这热血,这心情也同样为五星红旗增辉,在西华永载史册。
第四章 公路通百业兴
坦荡的县乡公路接通了四面八方,公路通百业兴! 西华人唱出了一曲曲致富歌。艾岗乡位于西华县西北部,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全乡22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37000人。1994年,由于汛期过长,土公路泥泞不堪、无法行车。离柏油路近的农民用背驮肩扛胳膊挎,把瓜呀果呀辣椒磨茹等往几里几公里以外的地方送。
一些没劳力的户或淤土地的农户干脆不干了,眼睁睁地瞅着近200万斤的东西烂掉,“回归大自然”。1997年,全乡修公路76公里,基本上解决了农产品交易中的运输问题。老百姓对下乡调研的交通局领导说;“你们修公路是为俺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大事呀!”。据史料,早在1990年,西华个体汽车就达619辆,客车50辆;1998年,全县机动车拥有量达2.5万辆。其中黄桥乡石羊村农民家家有机动车,达到100辆。农民串亲访友出门可乘车,下车即到家。县乡公路的打开,公共汽车十分方便,农民再也不愁进城了。离城较远的址坊乡的群众一天能从县城打两个来回。全县群众消费可直接从城里进货或从临近地区、县批发,再也不受二级批发渠道加价之苦了。
群众在消费中有多少实惠,即使用天文数字也已经无法计算出来。西华县城的一些食品、日用、农业化工企业的产品也直接送货到村头地边,到农民手中。原来的艾岗、红花、奉母等乡、镇供销社从漯河进货和农民外销产品要绕道县城再折回来,多走近50多公里路。
图文无关。
如今,艾岗往南修通了同逍遥间的乡间公路,可以直走,西华人受益多少,也无法计算。
河南省优秀***员,西华营乡来洼村党支部***朱洪胜也高兴。他怎能不高兴呢?他们村那么多的苹果,全是优良品种,但以前苹果在本地没销路,运出去却没路走,年年都有不少要白白烂掉。现在可好了,今年苹果还没摘,销售合同已签订了不少。他一合计,今年全村能增加收入十几万元。惋惜的是来洼村同乡间公路还距半里地没接上头,表示今年底说啥也要连起来。
王少彬今年32岁,是企业下岗职工。去年他买了一辆昌河车搞出租,虽然在城里生意清淡,可租车下乡入村的人可真不少,平均二天就能到农村跑一趟。年收人不下三万元,发了县乡公路财的人有多少无法统计。
可每当你站在路边,看眼前来来往往的司机不停地揿动喜悦的喇叭和拖拉机轰轰地欢叫,那便是快乐了。看那笑逐颜开的农民或高高兴兴地出门,或揣着钞票回家,每个人都心花怒放地盘算收入,此情此景,这不都是对县乡公路无声的赞颂!据统计,由于县乡公路、乡村公路的发展带动了西华农村经济的大飞跃,也加快了各种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全县已形成以板材加工和果品生产为主,以养殖种植和家庭加工业为辅的经济格局,全县大部分乡镇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路是什么?路是串起一颗颗珍珠的红线。日历翻新页!如今,人们沿着县乡路走进西华县的村村镇镇,发现的是变化,见到的是流金淌银。朱清彦总结群众的话说:小路小富,大路大富,没路不富。
不是尾声
西华县的县乡公路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效率是快的,质量是高的。深谋远虑的朱清彦在拓展事业、助民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加强队伍内部的纪律整顿和思想政治教育。他经常组织大家总结工作中的得失,讨论以后的发展与生存。迄今单位无一例违纪违法问题出现,被评为地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地、县文明单位。他和他的伙伴们克服了“重修轻养”现象,养护工作体现一个“早”字,即道班早备料,路肩早备土,路面早养护,协力早行动。站里的施工队先后参加了七、八个县(市)的县乡公路、干线路施工,每次对方都送来锦旗,赞扬他的队伍如何精干守纪,工作投人,工程质量一流。
西华县乡公路管理站年年都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先进单位。获得第5、第6届河南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第二名;并连续六次荣获河南省好路杯竞赛“金杯县”称号。朱清彦同志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和“先进工作者”,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优秀的人才带出一批人。
西华县乡公路管理站的职工们用坚强的铁镐,轰鸣的机械在黄土地上铺就了金光大道,用沥青和石料筑起永不褪色的丰碑。朱清彦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歇脚,如今这些苦干实干的开拓者们正描绘着县乡公路新的发展蓝图,他们决心在地区县乡处和县交通局的领导下,再接再厉,以忠诚和执著,铺出五彩路。
相信,新的世纪到来之际,就是西华县县乡公路建设新歌高唱之时。当20世纪末的最后一声钟鸣落下去的时候,新的县乡公路发展蓝图定会付诸实施!
【延伸阅读】
扶太西县大队。1945年初,冀鲁豫十二分区等部队开辟扶太两边界地区,建立扶太西县,同时建立县大队。1945年10月,扶太西县撤销,县大队同时撤销。1946年5月,重建扶太西县,同时建立县大队。1947年6月,扶太西县撤销,县大队亦撤销。
更新于:26天前推荐相关阅读
乡村纪实:当年仗着儿子多,骂人家为绝户头,最终自己却成了笑话
大强和二军子两家是邻居,两人年龄相当,算得上是发小,可自从双方都娶妻生子之后,关系却起了变化。大强的老婆大荣性格强悍霸道,在家里说一不二,和村里人经常发生争吵。当时,邻村有个外号叫“母老虎”的女人,有..
纪实:你发现没?兄弟姐妹们当中好命的人,往往身上都有这三个特征
揭秘!兄弟姐妹中“好命”的奥秘,竟藏在这三大特质里嘿,你知道吗?在咱们兄弟姐妹这一圈子里,总有那么几位似乎被命运特别眷顾,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让人好生羡慕。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似乎都藏着那么几..
开封求姻缘最灵的寺庙 河南哪个庙求姻缘比较灵
开封求姻缘最灵的寺庙河南哪个庙求姻缘比较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姻缘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古人云:“儿女成行,一半靠天意,一半靠媒人。”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姻缘顺利,能够找到一个好伴侣。在河南省开封市,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