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秘相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宾德袁工 > 正文

《江西九岗袁氏总谱》源流与序言

第一章 中华袁氏源流

袁姓远祖可追溯到五帝之一的古圣君虞舜,袁姓姓源可追溯到五帝之一的古圣君虞舜之氏族符号。帝舜立国,以虞为国号,实乃有虞氏的缩写。虞舜本姓有虞氏,有虞氏部落与黄帝之有熊氏部落起源地不一,但起源时间相近,属同时期产生的氏族。直到黄帝在涿鹿战胜蚩尤后,有虞氏部落才有机会加入黄帝所领导的华氏族部落集团。以姓氏血缘论,有虞氏及后裔与有熊氏及后裔具有各自的血缘承袭。这与中华民族尊炎黄为人文始祖是一致的。

虞舜帝身兼多姓。虞舜本姓有虞氏,为氏族发展,才用“姓”区分之。汉许慎《说文解字》曰:“姚,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妫,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虞舜生于姚墟(山东菏泽县南50里今诸城县)就以出生地为姓曰姚;虞舜生活在妫汭(山西永济市区东南虞乡)又以妫为姓曰妫;虞舜因立国号虞(由有虞氏简化)为姓曰虞。由此可知:对舜帝来说,姓姚、姓妫、姓虞同时兼之,三姓之源头。姚、妫、虞三姓是有虞氏下衍最早的姓,同是舜帝身兼和创立。姚、妫、虞三姓直属虞舜后裔,古时虞舜之后裔们没有将自己是姓姚还是姓妫或是姓虞严格地区分开来。因此现时的姚、妫、虞三姓及各自下衍的氏姓,自妫满以上是同根同世系的。

舜帝约生于公元前2173年,传三十七世至妫满,其世系为:虞舜(一世)―虞商均―虞夷伯―虞强餘―虞颉―虞思(六世)―虞友龙―寿肸―叔仪―虞康仲(十世)―虞袓―虞发―虞箕伯-虞直柄―妫方―妫振―妫维-虞遂(十八世)-虞寿固―虞敖(二十世)―虞胜一虞元捷―虞偃―虞姑猛―虞公允―虞藺―虞填叔―虞野―虞无斁―虞茎(三十)虞叔正―虞猷子―虞亚寿―虞原寿―虞梦延(二子,伯戏、遏父)―虞遏父―妫满(三十七世)。

《夏商周年表》所确定的时间,周武王伐纣并建立周王朝是在公元前1046年。立国初,周武王便大封功臣及贤君后裔。《史记》曰:“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周武王克商纣后,封虞满于陈地建陈国,赐妫姓,命陈氏。周武王赐满妫姓是对妫姓政治上的认可,胙陈地之土而命之陈氏是周朝姓氏制所决定的。满受封前本虞满,赐姓后叫妫满,胙土命氏后曰陈满,三姓三名一体。学者考证,由妫满下衍的姓、氏有一百多姓氏。妫满约生于公元前1076年,传十三世至辕涛涂,其世系为:陈胡公满(1世)-申公犀侯-孝公突-陈次公-慎公围戎-幽公宁-禧公孝-武公灵-夷公说-文公围-恒公鲍-陈侯(字辕)-涛涂(以父字辕为氏,13世)。

欧阳修《集古录》中有篇《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的碑文拓本。碑文曰:“君讳良字厚卿,陈国扶乐人也。厥先舜苗,世为封君。周兴,虞阏父为周陶正,嗣子满受封陈。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

碑文“厥先舜苗,世为封君。”是总体概括,它既指“周兴” 前,也指“周兴”后,而更突出“周兴”后。碑文中的“周兴,虞阏父为周陶正,嗣子满受封陈。”之句,标明的是时间分段,重点在于 “周兴”以后的“世为封君”。夏朝封舜苗虞思于虞地,商朝封舜苗虞遂于陈地,这是“周兴”前所表现的“世为封君”。 “周兴”后“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照常是“世为封君”。陈国虽本于陈地,但商朝的陈地这时已是周朝的属国陈国了。“满为陈侯” 讲了三层含义:

其一指人,“满” 姓妫名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以国命陈氏,爵侯;

其二指侯位,“侯”即爵位,陈国是侯国,这时的“君”即是“侯君”。君指向的爵位(级别)有所变化,但陈侯还是一国之君!‘君’的性质并没改变!

其三指陈侯的氏,“陈”既指陈国也指陈氏,这里的“陈”当指陈氏。目前还没发现史书上有称妫满为妫侯、妫公满、妫胡公、妫胡公满的就是旁证,这也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别贵贱”周朝通制的体现。

这里只写“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中间众名省写的前提是“世为封君”,起到了省写而得知的效果。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袁姓自妫满受封于陈国为陈侯始世世为陈侯,至涛涂也是准陈侯(涛涂公改姓前)。虽没讲涛涂的父亲是谁,但不论是谁,涛涂的父亲是位陈侯是应当肯定的!

这是袁氏至今为止,查到的最早的有关袁氏自身的族传记录。它距涛涂立辕姓只晩790年,它比《元和姓纂》早面世678年,比《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早面世926年,可算袁氏的史记。身为袁氏后人,我们应深信自家的族传-袁良碑文!

辕涛涂是妫姓陈氏满下第十三世裔孙,父为陈侯。原名陈涛涂,东周惠王二十年甲子(公元前656年)因祸“出东道”被囚,从齐盟而得阳夏封邑,按周制立新氏,由妫姓陈氏以父字立新氏为妫姓辕氏,曰辕涛涂。从此天下便有了袁氏!袁氏之姓根于有虞氏,之姓源于妫姓,由妫姓陈氏立新氏为妫姓辕氏。

袁姓,自周惠王二十一年乙丑(公元前656年)辕涛涂开姓以来,在我国已有近2 700年的历史。据国家有关部门截至公元2008年底的统计,袁氏在大陸、港、澳、台人口总数为6 710 343人(包括大陸少数民族249 721人)。总数不足680万,号称八百万。在中国姓氏排序中排在第36位,占中华总人数的0.52%。

袁姓以汉族为主体,属于一元发祥一脉传承的大姓。究诘来源:有其他姓氏改袁姓者;还有满族、蒙古族、瑶族、回族、土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加入者。

开姓鼻祖辕涛涂,字仲,谥宣,陈侯之子。约生于东周桓王十八年己卯(公元前701年),约卒于东周襄王二十六年乙未(公元前625年),享年76岁。涛涂任陈国主管军事的大夫,立辕氏前为陈国的准国君。

在袁氏的繁衍过程中,有一姓六写(袁、辕、榬、溒、爰、援)通用之实。一姓六写袁氏都有各自的发展,其中:袁氏,以去旁为袁的袁政、汝南汝阳袁良、司徒袁安,陈郡阳夏袁良、司徒袁滂等为代表;辕氏,以周朝辕涛涂、辕选、辕侨、辕克,战国辕达,汉朝诗人博士辕固生、隐士辕生为代表;榬氏,以汉御儿侯、楼船将军榬终古为代表。爰氏,以秦朝神人爰剑,汉朝厌次侯爰类、待中爰延、‘城头子路’爰曾,三国大司农爰敞、冀州刺史爱倩等为代表。总观袁氏、辕氏、榬氏、溒氏、爰氏、援氏,繁衍到后来袁氏子孙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爰氏发展也不错,但随着蜀国的灭亡(公元263年),此爰氏在史书中就极少出现(以二十四史统计)。

时至秦末,辕政觉得辕姓六字中有辕、榬、溒、援四个字带有偏旁,去掉偏旁只剩下四个“袁”字和两个“爰”字。为统一鉴,少从多以“袁”为氏好。政公先改自己的,再游说他人。史册中也有反映,自袁政后带有偏旁的袁氏逐渐减少到不见,“爰氏”到晋时已少有,后也慢慢不见了。至此,一姓六写在经历了900多年的慢长繁衍磨合中,统一为袁氏了。袁政成为袁氏发展中又一里程碑式人物。

辕涛涂约生于东周桓王十八年己卯(公元前701年),传十五世至辕告,其世系为:开姓鼻祖辕涛涂(一世)-辕选-辕突-辕侨-辕克-辕雅-辕颇-辕买-爰剑-爰豪-爰卬-爰舞-辕达-辕秉-辕吿(十五世)-

辕告约生于东周赧王二十二年戊辰(公元前292年),秦后期,告年岁高,怕战争,为保全袁氏后继有人,带领族人老幼多处逃难。辕氏从涛涂至辕告,一直是单传?其真实情况无法考证。但告公后,资料明显增多,又有“告少子政去车为袁”说,告有少子政,必有中子、长子。从告公下进行大树分枝是历史之必然,也是可行的。

研考袁氏时,常看到,也常听到有这样几句话:“天下袁氏出太康”,“汝南袁氏遍天下”,“袁氏旺郡在彭城”。这三个地方是我袁氏发展分支最早、最旺的祖居地。

太康!此名源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改陈国阳夏(周置阳夏,汉同)为太康(现河南周口市太康县),洛阳东南700里。此地,是涛涂受封立姓之邑地,是袁氏最早的母地,其始祖自然是开姓鼻祖辕涛涂。汉初袁氏三分支时的太康支祖当是辕生。

汝南,汝南郡,秦汉之际,其地部分属陈郡。《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 1-7画》曰:“汝南郡,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治所在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高帝置汝南郡时,将陈郡之新阳、新蔡、平舆、上蔡、项县等地划归汝南郡,天下袁氏才有汝南袁氏之分说。汝南是个老地名,袁氏何时搬去的无考。爰类,在慎经营多年,刘邦过慎没费刀兵,爰类连人带地献给刘邦,被封为厌次侯,世袭此地。慎、项、汝阳均属汝南治,爰类是有史可查的最早迁居汝南辖地的。虽不是汝阳,就汝南统论,可视为汝南爰氏支祖。

彭城!汉高祖置为楚国,章帝(公元76~88年)改为彭城国。袁政子袁故,是袁氏有史可查的最早的迁居彭城的。袁故避秦乱徙彭城,生子二:哙、盎,故公长子哙世袭之。袁政可视为彭城袁氏支祖。

三分支祖

辕生,跟随刘邦转战多年,年老体衰,看破红尘想过隐居生活,在公元前204年,临走时向刘邦献破项策,时年约为62岁。约生于东周赧王四十八年甲午(公元前266年),可视作告公长子,陈郡分支祖。

爰类,以慎将,从起留入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封厌次侯,时年当有51岁,约生于东周赧王五十一年丁酉(公元前263年),可视作告公次子,汝南分支祖。

袁政,秦末多地避难,汉立时约55岁,约生于东周赧王五十三年己亥(公元前261年),视为吿公少子,彭城分支祖。

告公后分三支时间:以汉朝立国时间,公元前206年为基准时间。

长子辕生(60岁)-固生 (25岁),陈郡支

辕告86岁 次子爰类(57岁)- 贺 (26岁),汝南支

少子袁政(55岁)-故 (30岁),彭城支

一、中华袁氏汉初的三大分支

(一)袁氏陈郡阳夏(今太康)支

陈郡支是指,在袁氏发祥地阳夏居住的及从本部外迁的袁氏人,其始祖是辕涛涂。在汉初分三支时的支祖是辕生。陈郡支出现的三公名人有:

袁滂 司徒。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二月为司空。

袁察 司空。《旧唐书·列传140上》朗高祖司空察。

袁湛 太尉。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兼太尉。

袁昴 司空。南朝,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迁司空。

从滂公开始至袁谊止,共67人,15代。时间从公元178年滂公现史至公元697年袁谊出現在史册。500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这些名人是以太康为居的,袁滂之三子袁微避乱于交州,成为交州袁氏始祖。简明世系为:

辕生(16世)-辕固生-辕丝-辕猛-袁干-袁经-袁山-袁圣-袁吉-袁良-袁贡-袁腾-袁滂(28世,四子:涣、霸、徽、敏)-袁涣(四子,侃、寓、奥、准)-袁准-袁冲-袁耽-袁质(二子:湛子淳子桓子峻,豹)-豹(三子:洵,濯子粲子最,淑五子几、敳、稜、凝、标)-洵(三子:顗、觊子彖、察)-顗(二子:戬、昂)-昂(子女15人,名者五子:君正,君方子奭,敬子元友子利贞,泌子蔓华,士俊子敞二子谧、谦)-君正(三子:枢,宪二子承家、承序,充)-枢-朗-玘(子二:晖、谊)-谊(42世)-

袁霸(29世)-袁亮-袁粲-袁朗-袁悦之-袁渊-袁式-袁济(二子:袁洸、袁演37世)-

袁奥(30世)-袁毅(二子:袁瑰子乔子方平子崧,袁猷)-袁猷-袁勖-袁宏(三子:超子、成子、明子)-袁明子-景隽-廓之-宣(四子:翻二子:聿修出继、宝首,跃,飏,昇)-跃-聿修(入嗣)-知礼(41世)-

(二)袁氏汝南汝阳支

汝南支是指,从袁氏本部阳夏迁到汝南郡居住及从汝南郡外迁的袁氏人。袁氏人迁居汝南郡的时间应在公元前206年以前,爰类任慎城将军时。刘邦过慎没费刀兵,爰类连人带地献给刘邦,被封为厌次侯,世袭此地。汉初分三支时的代表是厌次侯爰类。汝南支出现的四世三公名人有:

一世 袁安 司徒。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为司徒。

二世 袁敞 司空。东汉元初三年(公元116年)为司空。

三世 袁汤 太尉。东汉桓帝初(公元147年)为司空,后累迁司徒、太尉。

四世 袁隗 太傅。东汉献帝初(公元190年)为太傅。先袁逢为三公。

四世 袁逢 司空。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冬十月为司空。

从良公开始到祕、谭、熙、尚、曜止,共25人,8代。时间从公元前15年至公元207年,袁尚死。近200年的輝煌。派系不间断。这些名人是以汝南郡为居的,袁安次子袁京因避弟乱于公元117年左右远徙隐居江西宜春五里山,成为袁州一带袁氏始祖。袁京长孙袁贺一度在彭城为相,可能有后人留居彭城,但他们应属汝南彭城支。简明世系:

爰类(16世)-爰贺-爰辅-爰寿-榬终古-爰世-袁丰-袁万-袁良-袁昌-袁安(26世,三子:赏、京、敞子盱)-袁京(二子:彭、汤)-袁汤(四子:平;成;逢三子:基,绍出继,术子曜;隗二子:懿达、仁达)-袁成-袁绍(入嗣,三子)-谭、熙、尚(31世)

袁彭-贺(三子:闳、忠、弘)-忠-祕(31世)-

(三)袁氏彭城支

彭城支是指,从袁氏本部阳夏迁到彭城郡居住及从彭城郡外迁的袁氏人。袁故是袁氏有史可查的最早迁居彭城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10年前后。时故公因避秦乱徙彭城,生子二哙、盎,故公长子哙世袭之。

彭城支早期名人如《史记·袁盎晁错传》曰:“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爰故,在汉惠帝执政期间,人民不满吕后专权,怀念刘邦朝之恩起义造反。爰故是农民起义领导者之一(小人物朝廷是不会知其名的)。高后掌权后为巩固政权收买人心,特诏爰故子(含其他造反头目)到朝中给予安排是很可能的。

起义事平后,爰故担心彭城官员找麻烦,迁移至安陵。安陵至少有三处:陕西省安陵;河南省安陵;河北省安陵。到底是哪一地呢?袁故所徙安陵之选择:

陕西省安陵不能选,朝廷会变脸。长子爰哙虽先入仕,但根基不稳。爰故不放心也不可能随长子哙将家远迁至汉都长安(西安)近地咸阳安陵;

河南省安陵不愿选,本从河南迁出来不愿回迁;

河北安陵距彭城较近,有事可互相照应为妥当。袁故徙河北安陵可能只带爰盎而行,不几年盎也入朝为官。彭城之业由长子哙世守,袁故为彭城支袁氏始迁祖。

爰哙先入仕,也确有执政办事天赋,不几年就位升至郡守级。亲将弟爰盎保举为中郎。爰哙始终是地方官,父爰故徙安陵后,哙自己留在彭城世守祖业,爰哙子爰种、爰叔。

爰盎,在长安(西安)三朝当官,为三个皇帝效力:高后只取4年、文帝23年、景帝8年,共用时35年。很可能在文帝中后期将家迁长安近地咸阳安陵。他死后葬在安陵汉惠帝刘盈墓的陪葬墓区,以示对汉朝的忠心。

爰盎迁家于陕西咸阳安陵是史实,爰盎成为陕西一带袁氏支祖是可以认定的。袁盎有无子乎?

盎公,三十余年直接与两朝皇帝打交道,若有子自然会被任用,可史册资料毫无反映。古记录中对盎公的父亲、兄长、侄儿、迁地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连父亲当过群盗都没放过。为什么没记录盎公的儿子呢?是盎公的儿子没当官,还是官太小,不值一记?显然不是!那为什么呢?盎公可能无子?

为什么有些地方袁氏本不是盎公后裔却硬以盎公为直属始祖呢?因为袁盎在西汉早期连三朝为官名气大,修谱者对袁氏缺乏总体全面了解,认为只要是袁氏名人即可请过来照用造成的。袁盎为陕西支祖其根也应是彭城支下的,可叫彭城陕西支。简明世系:

袁政(16世)-袁故(二子:袁哙、袁盎)-袁哙(二子:袁种、袁叔)-袁种-爰印-辕隆-爰礼-袁齐-袁曾-袁康-袁阆-袁赦-爰延-爰骥-爰津-爰邵(三子:爰翰、爰敞、爰倩)-爰翰-爰俞(33世)-

二、袁氏三大分支发展各有千秋

综观汉初袁氏三大分支,发展人口不太平衡,涌现的历史名人各有千秋,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所呈现的辉煌历史时期互为长短。分析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也各有所主。

1.最先发迹彭城支

彭城支袁氏,汉惠帝时(公元前194~前186年)由造反起步,没几年袁哙就位升至郡守级地方大员。显赫于袁盎,他三朝当官,为三个皇帝效力共35年。成为汉初袁氏三分支后最先发迹的一支。

为什么二十四史中至袁盎后,对彭城袁政支系记录少或没提及呢?彭城支袁氏自袁盎迁陕西安陵后,彭城本支无大官现史册。爰哙虽是副省级至省级的官,但在属地方大员史册中记录事迹少影响面小;修谱者在选择爰哙、爰盎两兄弟时,选择三朝为官的爰盎。把爰哙及子放置一边,或说他们并不知有爰哙这个人;可能是二十四史中没提袁盎有后人造成的;更为重要的是袁哙、袁盎本身缺《孟氏易》式的家庭教育,在家族中没形成《孟氏易》式的家传。袁哙虽有子,长子“袁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为皇帝管车乘;二子爰叔从小跟随爷爷住安陵,成人后与偃交善。凭着父亲和叔叔的威望游浪社会。

现很少有人称是彭城支人,是和汝南支“四世五位三公”的大名头吸引有关联,后裔们有尊安公为祖。

2. 四世五位三公汝南支

汝南支虽起于厌次侯爰类,到第二代爰贺造反就衰落了。直到公元3年前后袁安祖父袁良习《孟氏易》,举明经为太子舍人才又有了新起色。汝南支鼎盛时期自元和三年(公元86年)五月丙子拜司空,到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后将军袁隗为太傅,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三月戊午,董卓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夷其族止。近110年、连续四世、朝中有“三公”五人。

为什么到袁谭弟兄以后,汝南支袁氏500余年史册无名呢?袁氏家族习《孟氏易》,自袁安祖父袁良开始。自此以后,袁安少传良学。安子京,京子彭,彭弟汤均传家学。这前五代人因学《孟氏易》,表现出不畏权贵,守正不移,为官清廉,公正严明。但袁汤以后,如汤之子袁成左中郎将早卒;袁逢以累世三公子,宽厚笃信,著称于世;袁隗少历显官,故袁氏贵宠于世,富奢甚,不与他公族同;及袁绍壮健好结交,大将军梁冀以下莫不善之;袁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均不再传家学了。这是汝南袁氏支族突变的本质原因!

3.注重内敛,不图虚名五百年陈郡支

陈郡支袁氏是全袁氏根基支,就汉初袁氏三分支时起于辕生,辕生虽有功于汉朝,但他想过隐居生活。直到公元70年前后袁滂曾祖父袁良以孝廉入仕,既而郎中、谒者、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年90余岁时由三府共举拜国三老。请辞归家时,帝御九龙殿,引对飮宴。使者持节安车,几杖之尊,袒割之养,可谓荣贵。陈郡支袁氏历时最久,呈波浪式发展,也曾出现四人位“三公”,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袁滂任司徒;唐有司空袁察;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袁湛任太尉;南朝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袁昂迁司空。

陈郡支在史册记录中历500余年之久派系不间断,为什么呢?陈郡支袁氏接受了汝南支袁氏突然衰落的教训,在500多年里对族内注重内敛反对张扬;对外宣扬汝南支袁氏“四世三公”,用来激励族人;在朝中不图虚名,注重内朝官位之尚书台(类今组织部)位。陈郡支袁氏有连续五百多年的辉煌,与此套策略是分不开的。在这500多年时间里,虽汝南支袁氏没有出现名人,但汝南支袁氏“四世三公”之盛名却深入族内外人心。

三、为何现时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袁氏人自称是汝南支人?

在袁氏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汉初三分支后,各支均有一定数量的后裔,其繁衍数量不一定相等。现时确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袁氏人自称是汝南支人,实乃盛名之下随者多形成的。

1.在袁氏汉初三分支后,汝南支最有大起色,表现突出。时间从公元前15年至公元207年,袁尚死。近200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其间出现了以袁安为首的四世五位三公。

2.到公元265年前后魏晋之间,周斐撰的《汝南先贤传》中有一篇安公卧雪的故事。安公卧雪说有损安公之本来形象,却被不少文人墨客以此写文、做诗、做对,在历史上确有较大影响。有袁氏族人在修家谱时,只看表面“大雪天人人皆又饿又冻,我不应该再去干扰别人”之谈,不顾文中有损安公形象之本质,以“卧雪堂”为时尚。

3.陈郡支着力的宣传效应

陈郡支袁氏接受了汝南支袁氏突然衰落的教训,在500多年里对族内注重内敛反对张扬;对外大力宣扬汝南支袁氏“四世三公”,用来激励族人;在这500多年时间里,虽汝南支袁氏没有出现名人,但汝南支袁氏“四世五位三公”之盛名却深入族内外人心。

正是因为陈郡支袁氏500多年深入人心地宣扬“四世三公”、“安公卧雪”,在这朗朗上口辉煌的形势下,才促使众多本不知自己属袁氏哪一支的族人;或不知老祖宗迁移情况的袁氏族人;或为仕途壮门阀的袁氏族人;或为修谱壮谱中威的袁氏族人等,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袁氏汝南支行列。

四、正确认识袁氏三大分支

现今袁氏称是陈郡支人不少,称是彭城支人少;所见袁氏家谱中打“汝南”旗号者多,开口“汝南袁氏”,动辄“汝南袁氏联修”。其实又有多少族支真正属汝南袁氏?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其一,在二十四史中汝南袁氏,时间从公元前15年至公元207年,袁尚死。只有近两百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

其二,在二十四史中陈郡袁氏,从滂公开始至袁誼止,共67人,15代。时间从公元178年滂公现史至公元697年袁谊出現在史册。五百多年的辉煌,派系不间断,其间没有汝南支袁氏人现史册。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500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支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如何得知某族支属汝南而非陈郡,非彭城?

试问:从公元178年至公元697年,500多年时间里没有汝南支袁氏人现史册,唐宋以后的修谱人在排世系用人时,照用陈郡袁氏袁滂至袁誼世系人而又不敢公开他们不是汝南支袁氏的身份,是何原因?

一言以蔽之,无非是汝南支袁氏出名早,有四世五位三公,加上袁滂族支的宣扬使之名气更大,言汝南用以壮支族威,不知本支族祖推尊安公为袓。

陈郡支袁氏在历史上比汝南支袁氏辉煌的时间要多一倍,人们在谈论时只谈陈郡支袁氏中的个人,少有提及陈郡支;把彭城支袁氏早期名人爰盎硬说成是汝南支人;谈支则讲汝南。许多袁氏人以为汝南即袁氏,更有甚者提出“天下袁氏归汝南”的大错特错的口号。其实质是对袁氏缺乏全面了解,忘却了陈郡阳夏支乃我袁氏之根本,汝南袁氏支乃分支也。陈郡太康(阳夏)才是袁氏之根基地、始源地!“中华袁氏遍天下,天下袁氏根太康!”才是唯一正说!

五、袁氏繁衍至今总代数范围

二十四史对陈郡阳夏(太康)支和汝南汝阳支记录得比较全,很系统,对彭城支记录少或没提及。

汉初袁氏三分枝后:陈郡阳夏(太康)支长子辕生到袁谊共用时927年,繁衍27代,总世系中谊公为第四十二世。汝南汝阳支次子爰类到袁尚共用时479年,繁衍16代,总世系中尚公为第三十一世。彭城支少子袁政到爰俞共用时572年,繁衍18代,总世系中俞公为第三十三世。

从涛涂公开姓至今约有2008+701=2709年,按陈郡支代间隔年计可繁衍2709÷35=约77代;按汝南支代间隔年计可繁衍2709÷29=93代,两者相平(77+93)÷2=85代。以85代为中心向两头展出则得:目前袁氏最高辈为涛涂下第八十代,最低辈为涛涂下第九十三代。

汉初袁氏三分支后,各支自有更多的发展与向外迁徙。袁氏之迁徙与中原地区不断向南方迁徙大体是一致的。中原地区是近200个大姓的发源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从中原辗转不断向南方迁徙。有历史记载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宋室南渡”、“蒙元代宋”等造成了中原居民五次大规模南迁。余后见另文,为之序。

公元二0一七年(人民共和国69年丁酉)五月一日 谷旦

鳌公三十世孙粟岗裔湖北襄阳姓氏学者袁如启字尚海 呈献

更新于:3天前

推荐相关阅读

天纪·倪海厦:序言②谗言易入于耳,邪言轻出于口—天机道 人间道

天纪·倪海厦:序言②谗言易入于耳,邪言轻出于口—天机道 人间道

在春秋末年的时候,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盗跖,盗跖这个人是小偷的祖师爷,小偷都拜他做老师的。有一天盗跖的徒弟来问他,师傅,请问你盗亦有道吗?盗跖说有啊,怎么会没有道理呢?我们做小偷的,看到房子外面就知道..

宋子文娶江西首富之女,连生三女取名都带颐,妻子:你还想着初恋

宋子文娶江西首富之女,连生三女取名都带颐,妻子:你还想着初恋

如果问民国最幸福的女人是谁,可能人人想到的是天家富贵、载入史册的宋氏三姐妹。但鲜少有人提起,宋家长子宋子文的妻子张乐怡。张乐怡出身江西九江的首富之家,性格开朗大方,外型也高挑美丽。19岁时与财政部部长宋..

苏有朋祖籍是江西哪里 苏有朋祖籍江西哪

苏有朋祖籍是江西哪里 苏有朋祖籍江西哪

苏有朋祖籍是江西哪里 苏有朋祖籍江西哪苏有朋,中国著名男演员,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但其祖籍却是江西省。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江西的自然风光江西地处于..

班姓的姓氏源流,班姓全国有多少人口?

班姓的姓氏源流,班姓全国有多少人口?

班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班姓最早出现在楚国,后来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班姓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因为祖先曾在班田上有功而得姓班,也有人认为是因为祖先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