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学良
“红米饭,南瓜汤”,这是一首描写红军井冈山***根据地建设时期的歌曲,相信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都应该会唱这首歌,因为那是一个崇尚***、崇尚英雄的红色时代,红军先辈们艰苦朴素、不畏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红米饭,南瓜汤”已成为艰苦年代物质生活的象征。虽然“红米饭”这首歌小编从小就会唱,但真正吃上“红米饭”则是二十一世纪初的事了,记得那年小编的一位朋友去井冈山红色旅游,回来后顺便给我带一包当地产的红米,二三斤装的,我如获至宝,晚上立马煮红米饭吃,哪承想,煮熟的红米饭没有一点粘性,全部呈颗粒状,口感更是粗糙难以下咽,说实话,根本就吃不下去,全部倒掉,重新做大米饭吃。有这一次亲身吃红米饭的经历,对***前辈们更加肃然起敬。
与红米饭比起来,南瓜汤(饭)则不陌生,大部分成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吃过。生产队时期,农村社员家的口粮是非常紧张的,主要是主粮不够吃,粮食不够,那就只有节省着吃,但节省总有个度,不可能总是饿着肚子,更多的节省方法是用杂粮当主粮吃,如红薯米饭等,除红薯、玉米、土豆等杂粮外,在当时,南瓜也经常被用来当饭吃,用于人们饭食的补充。
南瓜是一种极为大众普通且较为高产的果蔬,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肥力等要求不高,生产管理简单而粗放,田间地头、坡头山地、房前屋后,都可以种植,所以那时的农村社员每家每户都栽种种植,到了三四月份,社员们就在自家自留地里、房前屋后的空坪里栽上二三穴的南瓜苗,经历阳光和雨水,南瓜茎藤也就疯长,南瓜茎藤喜欢攀附枝架,人们就将南瓜藤尖沿着菜地的篱笆架上引导生长,有的干脆将南瓜藤往茅屋、猪圈顶上引,这样的好处一是省去专门搭架的麻烦,二是南瓜不会与其它蔬菜争地,三是南瓜结的果实粗大,小的五六斤,大的十来斤,生长在高处的南瓜就安稳地坐在茅屋、猪圈顶上,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压断树枝藤架。
小时候,小编一直认为除了南瓜花可以当菜外,南瓜只是用来当饭吃的,当然,也可以用来喂猪。没承想,在十来岁的时候,生产队来了一个姓宋的工作队员,平时吃住在生产队,因跟我父亲关系要好,经常来我家闲聊,从闲聊中得知,他最爱吃的一道菜是炒嫩南瓜丝,我大吃一惊,嫩南瓜怎么可以做菜吃呢,我家从没吃过,也没见过生产队哪户社员家吃过。后来才知道,南瓜可青时当菜、熟时当粮,只是在生产队那个年代,南瓜虽说是很普通大众、不是什么娇贵的东西,但社员们还是很看重南瓜的收获,南瓜成熟后起码也有五六斤乃至十来斤重,不管是人吃还是喂猪,都很顶事,谁家又会舍得将处于生长期、青嫩的小南瓜摘下来当菜吃呢。
夏末初秋,南瓜也就成熟了,人们称成熟的南瓜为老南瓜,人们将藤上的南瓜摘下来,堆放在堂屋中间,望着码了半屋子的金黄色南瓜,人们是满心欢喜,特别是那种圆形南瓜,鼓墩墩的,活像庙中弥勒佛的大肚子,不,比弥勒佛的大肚子还要大许多,人们别提多高兴了。
生产队时代,南瓜用途有二,一是猪吃,二是人吃。用作猪食时,切一片大南瓜,放入木盆里,用刀咔嚓咔嚓剁碎,然后与猪草、米糠一起煮,这种猪食既环保又很有营养,猪也特别爱吃,是催膘的好猪食。人吃南瓜,当然是把南瓜当作一种饭食的,那时生产队社员家庭粮食紧张不够吃,有时就用南瓜当饭吃,能省几餐就省几餐,可以减轻家庭主粮的负担,至于南瓜当饭吃多吃少,完全取决于当年社员家庭主粮的满足情况。
现在,人们对老南瓜还是比较喜爱,食用的方式也较多,煮一碗老南瓜当菜吃,或者熬一锅南瓜粥作营养餐,甚至将南瓜与面粉、白糖一起制作一道美味可口的小吃—南瓜饼,而在当年的生产队时代,吃南瓜可没有这么多讲究和享受,就是煮熟了当饭吃,简单粗暴。
严格来说,小编标题“南瓜饭”不准确,应该叫南瓜当饭和南瓜汤泡饭,与红薯、包谷米饭不同,红薯、包谷等杂粮一般可用来与大米一起混煮成红薯、包谷米饭的,而南瓜质地软、水分多,不宜与大米混煮,一般只能单独食用。将南瓜洗净,去掉南瓜中的丝瓤和南瓜子,放入锅中煮熟、稍佐以油盐,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煮南瓜就做成了,与红薯、包谷米饭的口感粗糙、难入下咽、反胃烧心不同,煮熟的南瓜吃起来甜香软绵,口感还是相当不错的。
虽说煮南瓜口感好,但它毕竟不是饭,不像大米白饭那么瓷实,也不像红薯包谷米饭那么持久,也就是说,煮熟的南瓜容易消化,吃起来不经饿,不像其它杂粮饭实用和充饥,正因如此,煮南瓜很少被用来当作早晚的正餐,小编在《生产队那个年代— 一日三餐九碗饭中》已说过,过去我们南方的农村,早晚餐是正餐,中餐是副餐,所以往往吃南瓜都是中餐吃,简单充饥就可,刚好夏末初秋南瓜成熟季节时,农村最繁忙、最累的“双抢”时节已过,农作稍为轻闲,可白日还长,中餐不吃挨不过饿,敞开肚皮吃,又太过奢侈,这时南瓜就派上了大用场,煮一锅大南瓜吃,至少肚子吃的“量”有了,有条件的人家更是早上多煮点大米白饭,中餐吃煮南瓜时,将热乎的南瓜汤中加入一点冷饭泡起吃,吃起来更踏实更充饥。
吃南瓜还有额外的收获,那就是南瓜子,南瓜子可做成一道美味的零食。老南瓜无论是喂猪还是人吃,剖(切)开南瓜后,将南瓜中的丝瓤摘除掉,顺带将其中的南瓜子分离出来,不过用手掏南瓜丝瓤和瓜子,瓜子表面滑溜溜的,手会发痒,不舒服,完事后需用水反复清洗。掏出的南瓜子用筛子放在日头下晒干,晚上,吃完晚饭喂完猪食后,用炒菜的铁锅,淋上几滴油和加上一点盐,将南瓜子放入锅内,细火慢炒,直至将南瓜子炒熟,炒熟后的南瓜子金黄焦脆、外酥里香,家人每人抓一把揣入口袋中,充作零食。在小编看来,同为瓜子,南瓜瓜子比葵花瓜子更可口适用,吃葵花瓜子还需要吐瓜子壳,南瓜子的皮本来就薄,经火炒后已变脆,可吐可不吐,瓜子皮与瓜子仁一起吃,更增加嚼劲。那时,葵花子需要用钱买,而南瓜子自家都有,所以从小的时候起,我们那里的人们说吃瓜子,就是指的吃南瓜瓜子而不是葵花瓜子。
下篇预告:生产队那个年代:萝卜饭
更新于:26天前推荐相关阅读
计划经济时代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你知道多少?
写一写衣食住行,看似小事。然而行文中却力难从心。如白头宫女说开元天宝之遗事,讹错乖张挂一漏万都在所难免。又想,仅记录自己知道的那些琐碎事情而已,不必求全,也不必求同。计划经济时代,职工工资先是“供给制..
女人千万不要吃南瓜
女人千万不要吃南瓜引言:南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被广泛认为是健康的食物之一。对于女性来说,却有一种说法——女人千万不要吃南瓜。这种说法究竟有何依据?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身体..
重生六零有姻缘三羊泰来 重生六零年代好姻缘
重生六零有姻缘三羊泰来重生六零年代好姻缘在六零年代,姻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当时的人们注重传统的婚姻观念,重视家庭和婚姻的稳定。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重生六零年代的好姻缘成为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江婉如名字打分
江婉如:一个时代的传奇女性江婉如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她以精致感人的表演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也被称为亚洲女性电影明星。江婉如在演艺生涯开始时并不乐观,但这并没有阻止她的热情和..
周易产生的年代 周易的作者及创作年代
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周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典籍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周易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它的作者是谁呢?周易产生的年代: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之初,周易就开..
秋分为什么叫秋分 秋分衣食住行要注意什么
秋分为何称为秋分秋分,顾名思义,是秋季的一种重要时节。它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23日左右,正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刻。这一天,昼夜几乎平分,白天与黑夜的时间几乎相等。古人将这一现象视为自然界的平衡,象征着阴阳..
八零年代旺夫生活 八零旺夫小村花
八零年代旺夫生活 八零旺夫小村花八零年代,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关键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有一群勤劳朴实的农村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她们被称为“八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