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两天之后的8月22日,我们便会不期而遇地迎来2024年的处暑节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不同年份的处暑节气都会赶在8月22日到8月24日之间交节。当斗指戊,太阳黄经达到150°,便是一年一度的处暑节气交节的时间节点。
2024年处暑节气交节于8月22日的22时54分48秒。农村老人说,今年的处暑日是马奔午门日,当天有两怕,三事不宜做。在处暑不日即将交节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农村老人所讲的“两怕”与“三事”各为什么?其中讲究的又是什么逻辑?
倘若以干支论,公历2024年的8月22日,对应的应该是甲辰年壬申月戊午日。关于“戊午日”,相关百科中有说法认为:戊午日为马奔午门日。临羊刃,正印。日月分秀福气隆,杀官相见主武功。平川一去前程远,戎马西洲比陶公。而这,也应该属于农村老人所以会说“今年的处暑日为马奔午门日”的来由与依据。
至于说“两怕”及今年处暑当天不宜做的“三事”,我们是可以从流传于民间的谚语和五行学说的讲究中寻找到相关端倪的。
有农谚说法认为,“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也有农谚说法提及,“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由此可见,农村老人所说的“处暑当天有两怕”:一是害怕处暑当天不下雨,二是害怕处暑当天起大风。
就气象科学方面说,时至处暑交节,高温酷热天气已到了“三暑”的“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接近了尾声。每年处暑后,太阳的直射点会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就此减弱,影响国内气候的副热带高压也开始向南撤退,在冷高压的控制下,会形成下沉、干燥的冷空气,使得暑意渐消。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雨季行将结束,率先开始“秋高气爽”的天气。此时,可导致强降雨的雷暴活动已不及炎夏时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开始呈现弱势。
而就农业科学方面讲,每逢处暑交节时,不仅南方的稻作区会有稻谷需要借助雨水的滋润开启最后的黄熟进程,北方粮作区的谷子、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也都正处于灌浆保产的关键时刻,没有合适的降雨助力都是不行的。
一般来说,灌浆后期接近成熟的水稻、谷子、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往往会变得“头重脚轻”,如果此时遭遇大风天气,特别容易造成倒伏,既影响产量也会降低品质。
从五行上看,今年处暑交节日是戊午日,戊午日的天干为“戊”,在五行中属于土元素。戊土属于燥土,当它坐落在地支午火之上时,被火烤炙,土性会变得更加干燥。
在古人的讲究里,不仅“逢戊”是祭拜土地爷的日子。农家人也会在处暑当天对土地爷加以祭拜,希望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去的春社被定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则被定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古时候,每年的春秋二社官方与民间都会行祭拜土地的隆重之举,寄望于有祈而得报。鉴于今年的处暑日属于秋社前的戊午五行属土日,当天也要祭拜土地爷,因此,处暑交节的当天不宜动土。
此外,由于今年处暑交节日赶在了干支纪日上的壬申月戊午日,而在八字的说法里,午和申是相冲的关系。申为金猴,午为火马,金克木,因此申冲午,形成刑冲。有说是在民间的讲究中,这种刑冲的日子是不太适合结婚办喜事的。
还有,考虑健体养生的角度,处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逐步会开始被凉秋取代。天气温差增大、昼暖夜凉的此时,饮食应遵照润肺健脾的原则,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而不宜吃羊肉、苦瓜、生姜等燥热之物。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能补阴益血、清热健脾。
#处暑##你好,处暑##深度好文计划推荐#
更新于:4天前